养肝即养人 食物滋养为上策 肝脏主管人体的生发 春气通于肝
养肝即养人 食物滋养为上策肝脏主管人体的生发,春气通于肝,所以春季最易使肝旺。这个季节,养护好肝脏,才能保养好身体。在诸多养肝方法中,食物滋养最为普遍,也是上策。总体而言,此时最重要的是饮食要清淡,...
养肝即养人 食物滋养为上策肝脏主管人体的生发,春气通于肝,所以春季最易使肝旺。这个季节,养护好肝脏,才能保养好身体。在诸多养肝方法中,食物滋养最为普遍,也是上策。总体而言,此时最重要的是饮食要清淡,...
春天生机焕发 五脏六腑养肝为先 肝在中医五行当中属木,它的功能就像树木生长时的情形,春天草木萌发,焕发生机,正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这时候人最容易生气发火。如果再不注意休息,就会严重影响健康。另...
中医养生秘诀 春之篇:歌与天地同寿 养生从春天做起 乍暖还寒 春季养生保肝为先从生理学角度,肝脏是人体的“生命塔”。我们的各种代谢和解毒、免疫功能都靠肝脏承担。因此,它也相当于我们人体的代谢核心和“...
春之篇:欲与天地同寿 养生从春天做起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节。我们想要与天地同寿,必须从春天就开始保养自己的身体。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冬季之小寒节气解说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一般为每年的1月5~7日,当太阳位于黄经285°时。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古人将小寒...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冬季之冬至节气解说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这一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可见...
冬季之大雪 节气解说大雪,就是雪量大的意思。大雪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在每年12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将大雪分为...
冬季之小雪节气解说小雪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
冬季之立冬 节气解说立冬是入冬后的第1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到了立冬,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
秋季之霜降 饮食保健 补冬不如补霜降民谚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在霜降节气进行适当进补,对改善体质、安然过冬是很有帮助的。在霜降节气,不仅要养肾,为冬季做准备,还要养好脾胃,脾胃好了,...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霜降节气解说霜降是秋季的最后1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 210°时。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而后,新的一个季节又将开始,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金...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寒露节气解说寒露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的气温比白露节气更低,地...
起居保健 早晚须添衣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因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天冷天热都容易引起疾病,更应适时...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秋分节气解说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分即半,秋分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同春分一样,此时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
秋季之白露 饮食保健 大快朵颐有分寸白露节气也是海鲜正肥、瓜果丰收的时候,很想大快朵颐一番吧?很多人觉得,既然秋冬宜进补,那么趁机多吃些海鲜、肉类等一定不错。这样吃是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在此要提醒...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白露 节气解说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时间是每年9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顾名思义,白露就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