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冬季之冬至节气解说
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这一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可见人们对这个节气非常重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这是说,蚯蚓仍缩成一团在土里过冬,但阳气初生,糜鹿解角,山泉流动。“冬至一阳生”,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轮转,到了冬至这一天,此时否极泰来,一阳复始,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循环。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一定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关于冬补的时间,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这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如何选择,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而定。一般来说,选择在“三九天”最冷的时间段进补即可,即民间所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因此,冬至的养生重点就是适当进补,顺其自然。养肾填精是这一时期的养护重点,除此之外,滋养气血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