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之小寒节气解说
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一般为每年的1月5~7日,当太阳位于黄经285°时。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即"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这是说,小寒节气,阳气已动,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这时候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在北方地区喜鹊很常见,并且因为有阳气升发而开始筑巢;到了第三候,雉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三九天”中的“二九”和“三九”也有一部分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因为天气寒冷,气血凝滞,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类病人要注意防护。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也,其充在骨。”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气不足,会出现听力减退、骨软无力、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问题。小寒节气,应注意从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着重补肾。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多食用温热食物来补益身体,抵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