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饮食 以平为期
人体的调养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身体才能健康和谐。春分时大自然阴阳各占一半,饮食上也要“以平为期”,保持寒热均衡,饮食忌大寒、大热,应多吃时令蔬菜和水果。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饮食搭配,如吃鸭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时,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滋阴的蛋类。
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因此应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菠菜、荠菜、鸡肉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柠檬、橘子等。饮食清淡是前提,很多地方入春有喝汤的习惯,可以多喝点绿豆汤、红小豆汤,或者喝点绿茶和花茶等,这样可以防止体内积热。
春分饮食勿忘健脾祛湿,春分时肝气旺,易乘克脾土,加之此节气雨水渐多,空气湿度比较大,易使人的脾胃受损伤,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呕吐、腹泻等症,故饮食上可多吃薏米、山药、鲫鱼、红小豆等食物,以健脾祛湿。
多吃当令的食物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时令菜也是“运气莱”。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春季时令菜包括养阳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滋养肝肺的草莓、青梅、杏、李、桑椹、樱桃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吃对了才是养生。春分饮食调养上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菜看性寒偏凉,食后损脾胃而引起腹部不适;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