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棒槌是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有剧毒,可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根茎:块根呈倒圆锥形,褐色。茎直立,高 26-100 厘米,不分枝或分枝,无毛,有时在上部疏被短柔毛。
叶片: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上部叶几无柄,叶片宽卵形,全裂片二回近羽状深裂,末回裂片线形,两面无毛。
花:总状花序顶生,长 6-20 厘米,密生伸展的黄色短柔毛;花梗长 2-6 毫米;小苞片条形;萼片 5,淡黄色,稀紫色,外面生短毛,上萼片船状镰刀形,自基部至喙长 1.6-2 厘米;花瓣 2,无毛,距短;雄蕊多数;心皮 5。
果实:蓇葖果,长圆形,长约 1 厘米,无毛。种子多数,倒卵状三棱形,光滑,沿棱有不明显的狭翅。
生长习性
环境:多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或疏林下,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
繁殖方式:主要为播种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块根有剧毒,入药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无名肿毒、瘰疬未溃者、毒蛇咬伤、冻疮等病症,但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用药。
观赏价值:铁棒槌的花朵形状独特,颜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用于花坛、花境的布置。
乌头碱是存在于乌头属植物(如铁棒槌等)中的一种二萜类生物碱,具有很强的毒性。
毒性特点
乌头碱对人的致死量为 3 - 5 毫克。它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能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中毒症状
口服乌头碱后,一般在 10 多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症状。早期可能有口、舌、四肢麻木,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会有心悸、胸闷、头晕、头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昏迷,甚至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预防措施
由于乌头属植物毒性大,在使用含乌头碱的中药材时,如川乌、草乌等,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炮制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或过量用药。同时,不要随意食用野外不认识的植物,以防误食含乌头碱的植物而中毒。
铁棒槌含有乌头碱等多种有毒成分,其毒性较强。人一旦误食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口舌麻木、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