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春季的第3个节气,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蛰”就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一般到了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春雨降临。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的天气是我们在惊蛰节气比较常见的天气状况。到了惊蛰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虽然日照时间明显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的原因,气温波动还是很大。初春是疾病高发的季节,《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没有侵入机体的机会,人也不容易患病。所以,惊蛰时要注意调理,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在我国北方,春季风沙很大,《黄帝内经》中说“风为百病之长”,春季感受风邪容易引起头痛、关节痛、风疹等疾病,应该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