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之气,《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来源,最根本的就是阴阳二气相交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先天的精气,这种先天的精气是我们人体发生的物质基础,形体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发育、成长起来的。其中,先天的精可以转化为先天的气。除了先天的精气外,人体之气还来源于后天之精气。
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而成为后天之气。
因此,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合而构成了人体一身之气。所以,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来源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精气
《类经》曰:“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这里所说的“精气”,即指禀受于父母的精气而言,因此称之为“先天之精”。
先天父母两性之精气相结合,即可形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并成为后天形体本身精气的物质基础。所以,东汉王充也指出:“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认为精气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
所以,没有精气,就不会有生命。
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为后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体,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天之精气
后天之精气包括饮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水谷精微)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呼吸之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后天之精。气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
水谷之精气,也叫谷气,水谷精微,是饮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能得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胃称之为水谷之海,人在摄取食物后,通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转化为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输遍于全身,滋养脏腑,化生气血,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素问》有云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人生下来之后,先天之精气又要靠后天之精气的充养,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生生不息。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一天不给他喂食,那么他就会感觉到饥饿。如果一连七天都不给他喂食,那么他一定会因为肠胃枯竭而死亡。由此可见,人一出生来到这个世上,就必须要给他进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
呼吸之清气是指通过人体本能的呼吸运动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也称为清气、呼吸之气。
生命的延续有赖于呼吸运动,呼吸运动能使气体在肺内不断交换,实行吐故纳新,参与人体之气的生成。
人自出生以来,必须要吸收水谷精微,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必须要有呼吸,才能行脏腑之气。这道理很浅显,一个人如果不进食,不饮水,那么若干天后他只有死路一条;而要是人没有了呼吸,那么他就会瞬间毙命。
《周易·系辞上》曰:“精气为物”。认为万物有了“气”,才能获得生命活力,人自然也不例外。《文子·十守》中的“精气为人”更是明确提出了人的体魄有了“精气”,不但能获得生命,而且还具有了“神”。“神”指精神。
由此可见,精气乃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重要物质,缺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