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的生成
在上一节中,我们从哲学层面和医学角度给大家讲解了精的含义,那么,影响人体寿命的精到底是怎么生成的呢?这一节主要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人体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景岳全书·脾胃》上记载:“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这段文字很好地说明了精的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
《周易·系辞》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由男女构精的性活动产生的。《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亦曰:“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精即形也”。意思是说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即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幼幼集成》说:“胎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意思是说胚胎形成之后,在女子胞中,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全赖气血育养。胞中气血为母体摄取的水谷之精而化生。因此、先天之精,实际上包括原始生命物质以及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秘藏于肾。
因此说,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使之得以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能提供营养的物质即是后天之精的来源。
后天之精
母体通过十月怀胎,胎儿月足后离开母体,出生成为婴儿。婴儿出生后,依赖母亲的乳汁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我国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张景岳说:“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的强弱和后天的培养关系密切。因为先天是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后天的养生之道便成为长寿的关键。
后天之精的生成有赖于脾胃。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要依赖于水谷精微的养育,只有脾胃强健,才能有好的胃口,胃口好,食量就能增加,饮食增则津液旺,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
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送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干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借以保持人体之精气充盈。正如《景岳全书·脾胃》所载:“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也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
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