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解说
大暑,在每年的7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民谚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节气正值三伏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湿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展示了自然界万物繁荣绮丽的景象。
在浙江台州,流行着大暑这天送大暑船的习俗。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而成,船内提前放入各种祭品。大暑那天,由50 多个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游行,同时鼓号喧天,鞭炮齐鸣,人们站在街边祈福。大暑船在渔民的“护送”下,被送至码头,然后被拉出渔港,放入大海中并点燃,任其沉浮。人们通过这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俗话说:“大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大暑时人经常会感到酷热难耐,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中暑。因此,此节气防暑降温是养生重点。
中医理论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主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的说法。暑湿之气乘虚侵袭人体,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的发生。大暑时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