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书上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认为气是人体的全部生理机能,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人体之气是生命力很强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人体诸气皆为一身之气的分化;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气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活动的场所,脏腑经络的一切活动,又无一不是气活动的体现。一个人的工作、饮食、起居等活动超越了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使气机失调。气机一旦失调,就会出现气上、气下、气缓、气乱、气结、气收、气泄、气消等各种病变。
成语怒发冲冠说的便是一个人发怒时导致气逆,气逆往往会让病人出现呕血等病症;一个人过分悲伤将导致其干咳少痰,出现痰中带血,气短、容易出汗等病症;一个人要是受到突然惊吓,往往会气乱,致使人神志动荡不宁,心气散乱,举止无措。正因为气对身体的安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为什么说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呢?
人体之中运行的“人气”,激发和推动了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能量的相互转化。人体中的气,既是这一气化过程的推动力和调控力,又是这一气化过程的中间产物。精血津液为有形之物,气为无形之物。精化气,为有形化无形;气生精,为无形化有形。气的运动促进精的化生,即消耗了能量而获得了营养物质的增多。由于人体内的气的不断运动,推动了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产生了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因而维系了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所以,气是人体生命维系的根本。可以说是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生命现象,本原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这都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宋《圣济总录》提出:“万物壮老,由气盛衰”的观点,并认为“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张景岳则反复强调气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气是人体盛衰寿夭的根本。他说:“盖以大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
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强调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
人体之气总分为宗气、原气及真气。
宗气是后天之气,沉积于胸中,藏之于上气海--膻中。由营卫之气及胸中清气所组成。宗气的主要功能是司呼吸、鼓血运、运言语,是心肺之气的体现。原气是先天之气,根于命门,出之于肾,藏于丹田下气海。由肾、命门之气组成,是人体诸气之根,为人身气之动源。
人之真气包含了先天和后天之气,是宗气及原气的总和,行走于人体的全身。真气行于人体经络的部分也称经气,亦为人体之正气,乃脏腑气化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
气的运化、生化,中医称之为气化,中医气化理论包括自然界气化及人体脏腑的气化活动,中医认为人的生理、病理及治疗过程,就是气化的过程自然界的气化运动是指自然界天地之气(阴阳气)的运动变化,有了正常的气候,才有正常的生化。如《周易·系辞》曰:“乾知大始,坤化成物”。总之,有了自然界宇宙的正常气化活动,人体脏腑的气化才能进行,人体的生命活动方能维持。
因此,可以说阴阳气的正常运动是人体脏腑的气化正常进行的前提。关于天地之气(阴阳气)对生命的影响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篇章里为您详细讲述。
人体气化活动包括人体内、外气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指的是气的交感作用。在宇宙自然界表现为天地之气的升降交感作用,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说明天地存在着气交运动。
就人体来说,脏腑之气在不停地升降出入运动着。升降主要指体内脏气之间的衔接,而出入则指人体内气与大自然外气之间的联系。因此,升降出入运动是保证人体内外环境维持统一的枢纽,是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保障。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因此,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离开了气的运动,生命也将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