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膏方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膏方,统称为补益膏方。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泄泻,或阴血不足之头晕心悸,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大便秘结,潮热盗汗或肾阳虚衰之四肢不温,腰膝酸软,不孕不育,小便自遗,大便泄泻等人群。
使用补益膏方时应注意:一是此类膏方感冒期间不宜服用;二是凡膏方中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高丽参者,服用期间忌食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三是补益膏方使用前应辨清虚证类型,对证用药。
1、参术膏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
组 成:人参(去芦)、白术(炒)各240g,薏苡仁(炒)120g,莲肉(去皮心)60g,黄芪(蜜炙)40g,白茯苓(去皮)40g,神曲(炒)20g,泽泻、甘草(炙)各9g。
制法:①上药用水适量,煎至水量减半;②去滓,再熬成膏。
功用:健脾祛湿。
特色主治:参术膏一般适宜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食后易腹胀,大便易泄泻等脾胃虚弱人群。
服法:每日1~2次,每次1匙,温开水送下。
使用注意 本品服用期间忌食葱、生萝卜。
按语 脾胃虚则气不足,故本方以人参、白术、黄芪补气;中土恶湿,故辅以薏苡仁、茯苓、泽泻渗湿,佐以莲肉补脾止泻,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补气兼调和方中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之功。
2、资生健脾膏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党参60g,白术(炒)45g,广砂仁(小粒,研)30g,木香(研)30g,茯苓(研)60g,陈皮36g,柏子仁(炒) 45g,三仙(炒黄)120g,山药30g,紫姜朴30g,小枳实(炒,研)36g,炙甘草15g。
制 法:①上药以水熬透,滤去滓,再熬浓;②加炼蜜为膏,瓷罐收盛。
功用:补脾益气,消导食积。
特色主治:资生健脾膏一般适宜于消化不良,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大便困难等脾虚食积人群。
服法:每日1次,每次1匙,温开水调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服用期间忌食葱、生萝卜。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按语 本方为资生丸加减而得。方以参、术、苓、草、山药甘平补脾胃,砂仁、陈皮、紫朴、三仙、枳实辛香调胃气,又以柏子仁润而通之,能补能运,为至和补养之良方。
3、地黄羊脂煎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
组成:生地汁100g,生姜汁500g,羊脂200g,白蜜500g。
制法:①先煎地黄汁,再下羊脂,煎减半,次下姜、蜜;②以铜器盛,着汤中煎令如饴状。
功用:滋阴养血。
特色主治:地黄羊脂煎一般适宜于产后乏力短气,咽干口燥,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大便秘结等阴血不足之妇人。
服法:每日3次,每次1匙,投酒中饮。
使用注意 本品服用期间忌油腻食物。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另外,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按语 生地纯阴滋腻,能大补血衰,培补肾水,填骨髓,益真阴;羊脂性温益津,能固肠胃虚脱;蜂蜜解毒和中,能除心腹邪气;以产母素禀燥热,故聚润剂以滋之。姜汁辛散,专行三味之腻。本方具滋阴养血之功,适用于阴血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