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不仅要继承,而且还要发展。怎么发展?积极主动吸收并合理应用西医科学的思想和临床用药的研究成果,以提升中医临床疗效。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关于中医学习西医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衷中参西”,一定要采取包容性、开放性的态度,不要拒绝西医中优秀的成果,要实行拿来主义,要积极主动学习。只要有利于患者康复,只要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就应当谦虚地向西医学习,而不是排斥,更不是贬低。一部分人一谈起中医就觉得中医很神奇,说中医多么伟大,中医能包治百病,与此同时就贬低西医,说西医只能治标。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分地贬低西医,拔高中医,是不正确的。同时这也是中医人不够自信,不够谦虚的表现。
从临床实践来讲,中西医治疗的对象都是人,只是思维、方法、手段、用药不同,其各有长短。实践证明,西医学优秀的思想、理论、方法,完全可以为中医所用,临床如果运用得合理巧妙,疗效会更好。所以中医不要回避西药,不能排斥西医理论。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体会和认识。
比如,临床中我们经常看到崩漏的患者。中医学的治疗基本原则上就是塞流、澄源、复旧,即收涩止血、正本清源、固本善后、补肾、调肝、扶脾。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是辨证准确、用药准确,疗效也往往只有50%,并不是非常地理想,而这还是在辨证用药准确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疗效。如果辨证用药不准,那么疗效就更差了。
然而西医学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这方面,方法直接、有效、快捷。他们采取清宫或应用雌激素、孕激素或“三合一”激素疗法,快速地让子宫内膜长起来,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有效率也是很高的。
受到西医疗法的启发,我在临床治疗中就果断地加入含有雌激素作用的中药,如菟丝子、阿胶、紫河车、杜仲、当归等,以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思路和方法,迅速就达到了止血的目的,使疗效迅速提高到90%以上,比原先单一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好得多。
在治疗崩漏的过程中,我曾经用中医理论指导,启用了很多具有止血收涩作用的药物,如仙鹤草、海螵蛸、生龙骨、荆芥炭等,并未取得显著效果。有一个北京的小姑娘,年龄13岁,每次经期都长达半个月,甚至四十天仍淋滴不尽。该患者看了很多中医和西医,也用了不少激素类药物,仍然没有效果,后来托人找到我。我开始用傅青主的老年止崩汤为主,加大量的具有止血收涩作用的药物,如仙鹤草、海螵蛸、生龙骨、荆芥炭、杜仲炭等,患者服药3天后也没有见效。后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用中西结合之法,以中为主,兼用西医思想,于是就选用了胶红饮(《验方新编》),在原方(阿胶、西红花、当归、冬瓜仁)上加入菟丝子、紫河车、杜仲,很快就止住了血,患者调理3个月后痊愈。
实践证明,在临床中大胆吸收借鉴西医优秀成果,西为中用,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效果。实际上,中医的发展一直是包容性的,并不排斥任何优秀的思想和方法。如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乳香和没药、阿魏、西洋参等,之前都不是中华民族应用的药物,后来我们的先辈发现了它们的治疗效用很好,就大胆将它们引进到中医药里发挥作用。古人尚且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与时俱进,大胆谦虚地学习西医优秀的思想呢?
又比如在治疗脉管炎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患者病证属于气虚血瘀、湿毒下注,临床上一般都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大量黄芪甘草,通过补气活血化瘀祛毒的方案进行治疗,但常常是疗效参半。我参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脉管炎患者(中医学称为脱疽)中男性病例占 90%,女性病例只有10%。而且发病往往和吸烟、寒冷因素有关,由此我想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体内雄性激素的含量偏低有关。于是我在治疗该病的同时,特意加入了些可以提高雄性激素含量的中药(仙茅、淫羊藿、锁阳、大云、鹿茸等),结果证明比原先的治疗效果好得多。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还查阅了更多相关资料,其中岳美中先生治疗一例男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久久不能收口愈合,加入了一味鹿茸,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代研究证明,鹿茸有提高人体雄性激素的作用。
在临床上我还发现,有伤口的脱疽患者只要房事频繁的,就久久不能愈合。于是治疗中特意叮嘱患者一定要禁忌房事,伤口才能愈合得快。这个现象也说明患者雄性激素不丢失过多,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时候,传统中医就是用祛风湿、填精补髓、通瘀散滞的方法,同时增加补气的黄芪、人参,但效果有限。后来我参阅了有关西医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而中药女贞子就具有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的效果。于是我在处方中加入大剂量的女贞子,很快红细胞沉降率就能下降,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女贞子本身也具有补益肾精的作用。
在运用一些西医成果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在不违背中医理论前提下,再去寻找西药药理研究明确的中药,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