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急性炎症可出现高热、会阴部坠胀、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形成脓肿、破溃而出。慢性炎症可出现会阴部不适或疼痛、尿频有灼热感、小便挟精、遗精等症状。直肠指检,可扪及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稍大而硬,表面不规则,可有轻度结节、压痛。
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是该病的主要致病菌,尤以来自尿路者以大肠杆菌为主,而血行感染者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思欲不遂或房事过度,相火妄动,湿热下注,与心、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治疗】
1. 湿热下注证
【症状】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滴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一】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9克,瞿麦9克,萹蓄9克,滑石9克,栀子仁9克,木通9克,大黄9克,炙甘草9克,灯心(煎时加少量)。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用法】诸药研为散,每次6-9克,加入少量灯心水煎去渣后温服。
【方解】方中瞿麦、萹蓄专清利膀胱湿热。滑石、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栀子仁、大黄清热泻火;灯心导热下行。炙甘草调和诸药而止茎中作痛。
【按语】淋证日久,肾虚气弱者,不宜使用。
2.脾虚湿盛
【症状】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
【方一】参苓白术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50 克,薏苡仁50克,缩砂仁50克,炒桔梗50克,白扁豆75克,白茯苓100克,人参100克,炒甘草100克,白术100克,山药100克。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6克,枣汤送服。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莲子肉、山药助参益气,兼能止泻;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桔梗宣利肺气,又载药上行。
【按语】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3.气滞血瘀证
【症状】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
【方一】少腹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3克,干姜3克,延胡索3克,川芎3克,官桂3克,没药3克,当归9克,蒲黄(包煎)9克,炒五灵脂(包煎)6克,赤芍6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用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止痛;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理祛寒止痛;蒲灵、没药活散瘀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
【按语】 兼气虚者,加白术、党参、黄芪;血热者;加丹皮、侧柏叶、生电:肾虚者,加熟地、川断、丝;气滞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
4.肝肾阴虚证
【症状】
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一】知柏地黄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 124 克,山药 12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黄柏 12 克,茯苓9 克,山茱萸9克,泽泻9克。
【功效】滋肝肾,清泄相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以熟地滋肾养阴为君药;山茱萸、山药滋肾补肾为臣药;佐以泽泻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渗脾湿;知母、黄柏滋肾泻火。诸药共奏滋养肝肾、滋阴降火之功。
【按语】脾虚泄泻者慎用本方。
5.肾阳不足证
【症状】小便淋涩挟精,畏寒,腰膝酸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脉沉弱。
【方一】金匮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24 克,山药12 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 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
【功效】补肾助阳。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克,日2次,酒送下。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萸肉、山药补脾养肝而益精血;附子、桂枝助命门以温阳化气,共为臣药。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皆为佐药。诸药合用,阴中求阳,少火生气,共奏补肾助阳之功。
【按语】 本方以腰痛腿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辩证要点;阳萎者可适当加淫羊藿、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