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日常养生保健
痛经的按摩与自我保健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腹泻,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痛经是80%以上的女性都会出现的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到了冬天,很多人的痛经症状会加重。
在注意保暖、禁忌生冷、调节情绪、避免劳累外,下面介绍几个自我按摩保健的小知识。
①可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穴位(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②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③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位。
④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睡前宜养成用热姜水泡脚的习惯,经期第2天量多时可适量减少姜的用量;亦可用粗盐炒热包人布袋里,放置于小腹及腰骶部热敷。
女性冬季艾灸也是“进补”
都说秋冬进补,其实不仅是食补,适当艾灸,在冬季也是一种进补方法。冬季艾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对那些痛经、冬季手脚冰凉、经常腹痛腹泻的女性尤其适合。
艾灸一般适合体质虚寒者,如果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就不适合使用艾灸。感冒发热、便秘、甲亢者也不能艾灸;高血压者血压不稳时不能使用。冬季适合艾灸的穴位有大椎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