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饮食保健
药酒养生 因人而异
冬天适当喝些药酒是人们滋补养生的方法之一。我国古代中医古籍《千金要方》中有:“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终身常乐,百病不生。”通过不同的中药配伍,药酒可以发挥活血化瘀、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作用,加上酒本身有辛散温通的功效,使药酒的保健功效更好,且非常适合冬天饮用。
在家制作药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泡制时间要控制,室温在20℃左右、较为干燥的条件下,药材浸泡一般应为15~30天即可,过久反而对身体有害。药材并非越多越好,中医方剂中药材的使用讲究配伍,不是种类越多效果越好,而是配伍得当才能发挥好的养生作用。一人一方,中医治病讲究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别人用得好的方子未必适合自己,应该请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药方。
进补要有的放矢
小寒节气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气血阴阳虚实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滋补品。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反而对身体有害。
因此,冬令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并非多多益善。
节气好食:温补阳气喝汤粥
山药羊肉汤
材料
羊肉 500 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盐各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
2.山药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材料一同投人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至熟烂即可。
功效
羊肉能补虚强身,山药能健脾养胃,冬季寒冷时可以尝试下这道汤,补益作用非常好。
生姜粥
材料
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2根,大枣5枚,米醋适量。
做法
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大枣入米粥内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醋,稍煮片刻即可去火,温热服食。
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生姜粥温中辟恶”,冬季服食可助阳散寒。服用生姜粥,温肺暖胃,驱风散寒,对年老体弱而又感受风寒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胃炎、支气管炎较为适宜。
肉苁蓉二米粥
材料
肉苁蓉 12克,粳米50克,小米30克。
做法
1.砂锅中倒入500毫升清水,放入肉苁蓉煎煮取药汁。
2.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下入粳米和小米,常法煮粥,粥将熟时倒人肉苁蓉药汁,续煮至米熟即成。
功效
冬季吃些粳米和小米煮的二米粥,能养护脾胃。而肉苁蓉能通肾阳补肾虚,还能够润肠通便,这道粥适合阳虚便秘者。用法为每日一剂,一次吃完。